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包括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四方面。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已成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专家认为,《通知》对进一步畅通民企债券融资渠道给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安排,有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债券的配置,为民企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和支持。

  民企债券融资规模下降

  目前,债券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仅次于信贷。有机构统计显示,在全球经济周期下行的大环境下,我国民企经营情况持续受到挑战,债券融资也受到明显影响。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17年以来民企债券发行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8416.54亿元降至2022年的6299.67亿元,主要受到近年来民企违约频发、信用市场处于出清过程、民营发债主体数量减少影响。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民企发债占比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占比15.59%降至2022年的5.28%。

  近几年各类关于民企债券融资的支持政策继续推出,截至2023年8月,今年民企债券发行规模为4452.60亿元,同比仍下降6.35%。对于当前民企债券融资的形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民企的信用债融资规模目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主要与经济发展和疫情冲击有关,同时也与市场情绪有关。“民企信用债融资困境始终存在,与一直以来存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履行不严格、市场参与投资机构单一、高收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等有很大关系。”曾刚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本次《通知》针对当前民企在债券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多维度给出完善政策应对,有利于民企融资成本降低、融资规模加大,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企稳民企信用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可以增强机构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债券的信心,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政府的支持措施能够为民企债券市场注入正面信号,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明明表示,通过推广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新产品,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民企债券;鼓励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与民企债券投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养老金、公募基金等,这有助于形成更加稳定和多元化的投资者基础,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除了政策上的引导支持,要更好实现通过债券融资,民营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证鹏元有关分析师表示,民企债券信用风险抬升,既与民企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相关,更与其自身存在的经营、财务政策以及管理与治理相关。民企自身需加强规范化治理,健全决策机制,积极加强负债风险管理,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从根本上提振债券市场投资者对其的信心。

  推进“第二支箭”扩容增量

  2018年,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3个融资渠道推出“三支箭”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其中,“第二支箭”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今年8月30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继续加大‘第二支箭’服务力度,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继续丰富和创新‘第二支箭’工具箱,提升增信服务力度”。

  《通知》中明确,鼓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场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稳定存量。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推动“第二支箭”扩容增量,有助于扩大“第二支箭”对民营企业的惠及面,带动更多债市资金流向民营企业。截至目前,“第二支箭”已累计支持约20家民营企业发行超过36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这对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压力、引导市场预期扭转、维护企业债券融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支箭’一方面可以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助力更多民企顺利融资。”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说。

  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债成果,推进“第二支箭”扩容、增量、提效。加大实施力度,使“第二支箭”政策实打实惠及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

  《通知》中强调,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业投资者培育,提高市场流动性。

  业内人士表示,探索建设高收益债券市场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也是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自身完善的客观需要。同时,高收益债券市场能更好满足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投资者的投资诉求,弥补当前市场缺资产的焦虑。

  所谓高收益债券,一般是指信用评级低于投资级甚至无评级、收益率水平较高的债券。从国际经验看,高收益债券是市场竞争下的分层结果,主要是匹配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多次被相关主管部门提及。202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规范发展高收益债券品种;2023年7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谈及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时提出4个重点工作: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业投资者的培育。

  相较于境外成熟市场,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占整个信用债市场规模不足5%,而境外市场的占比在20%左右。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市场覆盖面小、发行人和投资人匹配度低、投资机构对债券发行主体风险甄别力弱、高收益债券发行主体风险评估难等制约因素,限制了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从目前科创类债券发行人类别来看,大中型国企依然占主导地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的难度依然较大,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债券市场的信用分层,投资人对于民营企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使得高收益债券发行存在一些困难。”明明认为,短期内的解决思路在于通过市场化增信机制,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债渠道。长期则需要培育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客观审视中小企业的发债需求。

  “不过,市场培育需要一段时间,当前还可以尝试通过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等方式,直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债融资。这不仅是对现有民企债券融资增信工具的补充,还能在短期内有效扩大民企债券融资规模。”冯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