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涛针对我省新型工业化总体目标,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和现有发展成效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3%
产业链重塑和价值链重构有新成效
2023年,河南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1至11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
郑州、济源、焦作和航空港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8.3%、7.6%和21.4%,焦作、鹤壁、驻马店工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9%、27.3%、27.2%,济源、漯河、信阳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9.9%、9.6%,三门峡、驻马店、商丘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位列全省前三,为全省工业回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3年,河南省新建省级产业研究院16家、累计41家,新增恒天重工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累计13家,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达30家、281家。
“1+50”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累计接入设备产品883万台次、部署工业APP超3600个、开发工业模型超4000个;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超900项,“中原一号”等4颗卫星成功发射,省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阿帕斯”落地郑东新区,中原量子谷、元宇宙科创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原油田高纯度大规模绿氢项目建成投产等。
据李建涛介绍,河南坚持把打造重点产业群链作为制造业发展牛鼻子,高标准组织制定重点产业链培育总体方案和28个分链方案。目前,“7+28”群链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重点创新平台,创造了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60%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已经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河南积极推进构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格局,一年来,新认定头雁企业100家,全省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54家。累计发放“专精特新贷”115亿元,国家级中小企业基金子基金华映资本落地河南,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累计394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1家、累计2762家、另有775家正在公示,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6551家、累计16591家,推荐15家企业参加国家级单项冠军评选,评定153家企业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聚力培育7大产业集群
就我省新型工业化总体目标方面,李建涛表示,依据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位、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到2035年,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6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0%,河南制造迈入全球中高端、关键环,高水平高质量实现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重点是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我省将重点从五方面入手:
一是高端化延伸。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延链新材料,食品、轻纺、汽车等嫁接新模式。持续壮大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型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推动超硬材料、农机装备等产业链尽快迈上千亿级。
二是智能化赋能。加快智改数转,抓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用好工业大数据资源,夯实数字设施底座。
三是绿色化转型。以降碳减排、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污染物控制,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着力打造绿色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集群化发展。聚力培育7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加力打造县域特色集群,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服务化融合。坚持“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发展方向,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延伸产业链,赋能新制造。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6.5%
2024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李建涛表示,当前,河南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产业结构呈现“两个25%”“两个80%”。“两个25%”即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25%、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25%,“两个80%”即新上产业项目80%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技术改造覆盖率达80%。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5.9%,预计“十四五”末将超过30%,新质生产力即将成为我省制造业发展主支撑。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河南省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把工业稳增长作为新型工业化坚实基础。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力争竣工达产重点产业项目18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3000个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下乡活动和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深化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等。
(二)把“7+28+N”群链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支撑。聚焦培育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细分领域优势特色产业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三)把深化技术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主要引擎。2024年新增省级产业研究院10家左右,争取在超硬材料、轴承与齿轮等领域创建1至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统筹推进落实重点产业链1040项技术攻关清单,支持28个产业链盟会长单位发起设立产学研联合基金,推动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创新联合体全覆盖。
(四)把聚焦“六新”突破作为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力争到2025年突破推广100项产业基础“卡脖子”技术,承担30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实现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力争2024年培育重大技术装备200项左右,认定省级首台套600项以上。力争到2025年推广应用300项自主创新产品等。
(五)把“一转带三化”作为新型工业化关键抓手。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带动和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六)把打造企业雁阵作为新型工业化力量载体。量身定制打造平煤神马等3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方案,力争用5年时间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后备梯队。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0家,力争每年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0家左右。积极推动“小升规”“规改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股份制企业100家。
(七)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新型工业化强力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促进高水平安全、高标准服务、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